被称为“世界工程难题”的胡麻岭隧道是兰渝铁路的头号重难点工程,6年、173米,中国的铁路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解决了让国外铁路专家都束手无策的世界难题,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的奇迹,而这一创举的破题灵感则来源于重庆“九宫格火锅”的“九宫格作业法”。
近日,记者采访了甘肃省歌剧院现实题材原创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创作团队中的专业舞美人士,探秘了这一至关重要的“主角”如何在剧中被生动呈现。
【资料图】
用艺术匠心致敬大国工匠精神
甘肃省歌剧院排练厅内,全体演职人员卯足了劲儿,正在为2月23日歌剧《不遥远的胡麻岭》首演加紧排练。排练厅外,在甘肃歌剧院舞美设计师胡文纪的带领下,记者提前一睹了“九宫格作业法”舞台呈现的“冰山一角”。
在甘肃省歌剧院办公楼的西侧,一组五米高的两层钢架结构赫然出现在记者眼前,泛着工业气息的金属质感和砖红色的办公楼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难度大、体量大,是一次很有挑战的舞台突破。”说起此次的舞美设计,胡文纪告诉记者:“这组‘大家伙’前后制作了两三个月时间,光是使用的角钢就有一两吨重,而舞台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九宫格’截面图,就是通过三组移动支架,俨然拼积木般进行位移组合来完成的。”
“同时,通过位置的偏移,我们还实现了宿舍、工地、工棚以及生活场景的转换。”他说:“所以,最终确定用九宫格作为主场景,就是因为九宫格在舞台上更能展现工业题材的厚重感。”
胡文纪说:“《不遥远的胡麻岭》讴歌了中国铁路建设者的当代愚公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和科技创新精神,我们在舞台设计中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制作,也是用艺术的匠心,来实现对大国工匠精神的一次崇高致敬。”
“多媒体+冰屏”让工业大戏“科技感”满满
兰渝铁路从甘肃到重庆的总里程虽然只有800公里,但施工难度极大,尤其是最后的173米,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以不服输的劲头,花费6年时间破解了让各国专家都束手无策的世界铁路建设难题。
据了解,《不遥远的胡麻岭》最初的舞美设计是根据资料图片和视频来完成的。实际上,在作品创作过程中,胡麻岭隧道已建成通车,很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已无法见到。但是,为了更真实地体验铁路建设者开凿隧道的艰辛,主创团队先后数次奔赴天庄高速深坷隧道建设现场实地采风,震耳欲聋的机器作业声、深邃昏暗的工作场景以及建设者的执着坚守,都给主创人员带来了强大的心灵震撼。
“这次的舞台设计,是一个不断推倒自我、再次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次涅槃重生,也是一次心灵洗礼。”胡文纪感慨地说:“我先后画了数十张图稿,因为是工业题材的歌剧,设计了很多表现隧道建设场景。也没有沿用镜框式、方框式的呈现手法,而是做了两个圆弧状的隧道地面来延伸舞台的深邃感,仅仅是简单的九宫格样式就前后画了三稿。”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中国新科技元素“冰屏”惊艳世界。此次,在《不遥远的胡麻岭》的舞台呈现中,也将首次尝试使用“多媒体+冰屏”的方式,旨在大幅度增强舞台通透感和空间感,力求让这台工业大戏“科技感”满满。
“我希望将铁路建设者工作的艰辛、施工的场景和生活画面,真实而艺术地搬上舞台,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感受铁路建设者的大国工匠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也希望能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胡文纪信心满满地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视频
编辑丨孙悦
标签: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