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共谱卒中康复三级网络建设新篇章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与霁达云康强强联合

2023-02-14 18:59:23 来源:医师报

2月10日,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与勃林格殷格翰霁达康复顺利签约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致力于卒中患者康复院内外一体化管理,使远程康复惠及更多居家康复的卒中患者,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卒中患者康复诊疗三级网络创新模式。

靳令经 院长

正如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靳令经院长 所希冀的那样,“此次合作是一个新的契机,希望借此 为更多卒中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个性化康复服务,同时也为康复领域的医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 ,进而造福更多卒中患者,助力我国三级康复网络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费子芙 女士

“卒中是可能影响到每一个家庭的巨大挑战,因此唯有建立卒中防治的完整的生态体系,才能以更好的创新方案打破困境,而康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勃林格殷格翰健康创新事业部负责人费子芙女士 表示,此次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的合作,通过整合双方在神经康复领域资源的基础上, 将建立完整的卒中患者康复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卒中患者从院内临床康复到数字居家康复的有序衔接,帮助卒中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

签约仪式后,卒中康复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卒中早期康复实践与探索”“远程康复如何助力卒中全程康复”等话题展开讨论,共话卒中三级康复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居家康复的未来新篇章。

早期康复是卒中救治

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2019年我国新发卒中394万例,卒中患者达2876万例,卒中死亡人数219万例[1]。更为严峻的是,卒中后患者常合并各种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分别约为90%[2]、42%~67%[3]、30%[4]和6%~27%[5]。

刘学源 教授

早期规范康复治疗是降低卒中致残、致死率的有效方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学源教授 指出, 多学科联合、全病程管理是卒中防治的重要路径,而早期康复是卒中救治全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卒中早期康复的目的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与独立,应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开展卒中康复。

我国多部指南也对卒中早期康复予以推荐。《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强调,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也提出,建议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由康复治疗团队提供早期康复(I,A)。

当前我国也在积极构建三级康复网络,覆盖卒中患者康复全程。刘教授分享了对于卒中康复的诸多经验,刘教授介绍,实践经验证明, 卒中早期康复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和资源合理应用,而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与使用也进一步加速了康复进程,提升康复效率 。不过,刘教授表示,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及康复人才的相对匮乏,当前我国卒中早期康复覆盖率仍较低。

远程康复 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新选择

为了打破我国卒中康复面临的困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远程康复。《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积极开展社区和居家康复医疗服务。《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也提出,提倡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作用,开展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培训等服务。

刘玲玉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任刘玲玉教授 介绍, 远程康复是一种以智能化远程设备为主导、医务工作者灵活参与的新模式,即“人工智能+互联网+康复”,基于人工智能,通过远程设备,在医务人员的辅助下完成的远程康复治疗体系 。多项循证证据证实,远程居家康复可改善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且依从性与常规门诊康复相当,有助于大幅增加大规模康复治疗的可及性。

霁达云康™是德国标准的主动式数字居家康复平台,在 为居家康复的轻中度卒中患者提供专业、个体化、便捷的全方位康复医疗服务 (包括康复训练计划、二级预防等卒中康复百科知识和心理健康关爱等)的同时,霁达云康™也 为临床医生提供高效、便捷的康复管理平台 (包括远程评估、即时视频问诊、训练处方、日程安排等),提升康复患者管理效率,拓宽服务范围,从而服务更多院外居家康复患者。

目前,霁达云康™可为居家康复的轻中度卒中患者提供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包括线上1对1临床咨询和评估、定制视频指导的物理锻炼和作业训练等功能,2023年下半年,将继续推出言语治疗和认知治疗。

此外,霁达云康™基于运动算法,可检测16个关键点的身体和手势的3D坐标,从而进行实时运动姿势捕捉和评估、智能运动指导和运动矫正(后两项功能将于2023年下半年上市),并通过实时反馈和鼓励保持患者继续训练的动力,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共话未来 探索卒中三级康复网络新模式

远程康复如何助力卒中全程管理?会上,多位专家围绕此问题进行了解答。

刘学源教授 强调,不同层级的医院在卒中康复全程管理中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三级医院主要聚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康复,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乃至家庭则是卒中远期康复的主战场。正因如此, 远程康复将是卒中康复三级网络建设的强大助力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吴云成教授 表示, 远程康复的创新模式为卒中患者提供了长期的“固定床位”和专业指导 ,对于卒中患者各项功能恢复大有助益,当前国家层面也积极提倡居家康复训练和自我管理,作为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补充,远程康复大有可为。

靳令经院长 从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指出,远程康复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科技,对于医院的承载能力、辐射能力以及人才的培养途径都是重要补充。“ 我们要做好主动应变的准备,同时也要思考在此过程中,如何兼顾创新技术的应用与保持医院实体服务的先进性 ,探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最佳路径。”

针对远程康复在卒中二级预防中发挥的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教授 指出,卒中二级预防是卒中全程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二级预防的起始点是卒中发生后,超早期康复、急性期康复、恢复期康复,其时间跨度很长,而医生在此过程中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指导至关重要, 远程康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提升卒中患者康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

费子芙女士 指出,远程康复在积累科学数据、提升患者康复效率、提高医生专业素养上独具优势。 勃林格殷格翰健康创新事业部马照康先生 也表示, 远程康复平台将助力实现院内院外的康复一体化管理 ,未来勃林格殷格翰也将持续推进我国康复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并在科研、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持续探索,用创新技术与模式助力我国卒中康复三级网络建设,护佑卒中患者健康。

作为深耕卒中领域的领跑者,勃林格殷格翰推出了创新的“卒中整体解决方案”,覆盖预防、疾病教育、检测、急救、诊断、治疗、康复七大模块,霁达云康正是‘卒中整体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次合作,在整合双方在神经康复领域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线上和线下,以创新的三级康复诊疗模式,助力临床医生提高患者管理效率,让卒中患者通过多渠道及时接受高质量、同质化康复治疗,实现卒中患者从院内临床康复到数字居家康复的有序衔接,构建了更为实际、长期且触手可及的康复治疗体系。

标签: 康复医院 三级网络 二级预防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