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孩子的期望和态度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母亲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引领者,因为她与孩子的相处时间最长,孩子也最依赖她信任她,但事实上父亲在原生家庭中的角色同样重要。
(资料图片)
无论是性格思维,品行,还是其他的方面,父亲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进而塑造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假如父亲在行动上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与支持,他就会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但如果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严重缺席,甚至是存在暴力行为等一系列的不良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情感发展就会受到负面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很多父亲都是缺席的,或许是因工作繁忙应酬太多,或是其他的种种原因,他们很少参与进孩子的教育活动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母亲一人包揽。
尽管在孩子们看来,父亲的形象高大又伟岸,但具体的细节他们却描述不出来,毕竟双方相处的机会实在是太过于稀少,完全无法互相了解。
另外,还有些父亲总是向孩子许下不可能完成的诺言,他们吹嘘着自己的实力,让孩子以为他们是无所不能的,但实际上,孩子只会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对父亲不再产生任何的期待。
心理学家指出父亲的这两种行为会让孩子感觉自卑,可他们自己却骄傲不已,一个是对孩子不闻不问漠不关心,而另一个则是信口开河,撒谎成性。
这两种习惯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对父亲的信任,进而出现下面这三种表现。
一,拒绝沟通。
当孩子发现父亲在生活中并不关心他的时候,他就会逐渐抗拒对方交流,甚至认为这件事本身就毫无意义,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改变。
孩子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心智尚未发育健全,遇到了心事一味的憋在心里只会对内心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美国学者本杰明布鲁斯指出,孩子的健康成长一定要获得外界的良性反馈,假如孩子已经明确的表达出了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态度,他们就会默默的承受着委屈一步步让压力转化为焦虑情绪,甚至是抑郁心理。
二,情感忽略。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理论强调了个体心态和行为之间的联系,他觉得自卑情绪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评价,而自我评价的根源就在于个体对外界评价的感知和解读。
假如孩子出现自卑心理,那就说明他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存在不足和偏差,这会导致孩子过度的渴求,周围人的关注和认可。
父亲的行为方式以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假如父亲在行为和言语上存在不当或是暴力等不良行为,他将会阻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既然如此,父亲应该如何树立起正确的形象呢?
父亲作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他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作用和榜样力量,而非过度的追求光环和形象。
父亲最应该做的是花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应有的安全感,这样可以培养其务实品质,还能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生活中的挑战 。
父爱是沉默的这句话让无数父亲误解了爱的表达方式,在很多家庭中,父亲和孩子之间都缺乏有效的沟通,长此以往孩子会感觉被忽视,进而产生无助和失落的情绪。
心理学表示有效的交流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要知道言语是交际中最有利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见,让对方更好的了解彼此,以此来减少误会的发生,增进感情。
而父亲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不光可以促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还能缩短原生家庭中的心理距离,减少代际间的隔阂和误解,从而培养起孩子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的,孩子年龄尚小时,父母就应该尽早与孩子进行沟通,不要等到青春期两代人产生巨大的鸿沟才后悔莫及。
总而言之,父亲积极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若想让孩子信任你,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他才是重中之重。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要文